五六九、树欲静而风不止(一)(1 / 2)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1860 字 25天前

崇祯没有继续和俞国振争执。

在他看来,俞国振说的都是些大话,这种大话有谁不会说呢,他崇祯每一次罪己诏里,也不都是说得情真意切痛心疾首?

只不过他心中大致明白俞国振会如何对待他了。

“这里便是朕的五国城了?”船靠了岸,他没有让王承恩扶着,而是自己走上了去,在一脚迈上码头之时,他突然回头,盯着俞国振道。

当初北宋之时,宋钦宗与宋徽宗被女真人掠去,囚于五国城,坐井观天,成为历代帝王心中永远的忌讳,崇祯说出这话,便是与俞国振摊牌了。

但他没有任何牌可打。

“我不是女真,陛下也不是钦徽,曰久见人心,我的打算,非陛下如今所能知。”俞国振说完这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崇祯觉得自己很理解俞国振的安排,无声冷笑了一下,然后昂然上前。

走了没有多久,迎面便是一群人来,崇祯昂然而去,那群人见到他便停下,紧接着其中一人拜倒下来。

“臣张秉文,叩见吾皇万岁!”

在俞国振北上的同时,张秉文回到耽罗岛,等待着京城中的结局。他毕竟是旧时代的大臣,即使在新襄呆了这么久,指望着立刻绝对将百姓放在皇帝之上,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得知俞国振可能将天子带回耽罗岛之后,他还是赶来,在此见崇祯一面,了却君臣因果。

“你是……张秉文张先生?”崇祯看到他的模样,依稀还记得,当初张秉文上任时曾经陛见过,而后来因为济`南失守之事受牵连,逮入京城狱中,崇祯也曾见过他一回。

“正是罪臣。”张秉文见崇祯枯槁瘦削,心中亦有些不忍:“陛下一路受惊了,来到这边便好,便好!”

“来此为一安乐公罢了。”崇祯叹息道:“不曾想到,你也投靠了南海伯。”

“陛下……”

张秉文一哽,就想反驳,但被俞国振上前施礼打断:“姑丈,陛下初来乍到,还有些不适应,慢慢就好了。”

崇祯很诧异,俞国振竟然帮他说话!

“将岸,住的地方准备好了么?”

“官人放心,准备好了,就在观曰岩下,上下三层,一共四十二间。”

“那就好,车子呢?”

“车子也准备好了。”

与将岸说了几句之后,俞国振拉着他到了崇祯面前:“陛下,这位将岸,便是此地总督,今后有一段时间,陛下住在羿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

崇祯看了一眼将岸,与见到的其余虎卫不同,此人脸上没有那么多的英锐之气,看上去笑嘻嘻的一团和气,仿佛是个大善人。崇祯心中稍安,让这样一个人负责看管他,那么至少他今后在这里的待遇不会太差吧。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微微苦涩起来,最终他还是没有君王死社稷,却要被囚在这里。他现在担忧的,就是俞国振要带太子离开,携天子以令诸侯,毕竟还是一个年幼的太子更合适些。

这种情形之下,他也无心欣赏羿城的情形,便象木头人一般上了车,到了给他安排的住处。

送他到了这门口,俞国振没有再往里去,而是拉住了崇祯:“陛下,有件事情,我要与陛下说清楚。”

崇祯心中一颤,他一直害怕的事情,终于来了。

他一直就不相信真如田伯光和俞国振所说,把他们一家子接来,只是不愿意让他死在京城里,而没有别的用意。在他看来,俞国振一定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最好的结局是个蜀后主刘禅,最差的当然是人死了女儿也被人上了。

换了他是俞国振,那第一步就是让他禅位给太子,以谢失国之罪,然后俞国振名义上扶持太子,实际上是艹纵一个傀儡,夺取大义名份。

“说吧,朕听着,朕早就想知道,你是怎么安排的。”

“在新襄,无人可以不劳而获。”俞国振不屑去为自己辩解,和崇祯有什么可以解释的,说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会相信,只有让他自己去看去经历,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陛下在此,也需要做事,我想来想去,有一件事情非陛下莫属,写这三十年来的朝廷正史。”

“什、什么?”

“说正史说得有些过了,其实就是请陛下写一下回忆录,这些年许多事情,陛下亲耳所闻亲目所见,记载下来给后人便是珍贵的史料,也免得后人争执一些事情。比如说,袁崇焕其人其事,有陛下记载,他如何获罪的事情,想来后世会有争议,有了陛下的回忆录,有助于后世之人少些口舌之争,多做些实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