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伊纳克是咸海南岸重要的城镇,不同于后世已经变成荒漠的那个荒芜的渔村,现在的穆伊纳克是个繁荣的捕鱼港口,每年捕鱼上千万吨,是乌兹别克斯坦地区重要的粮食物资补给基地。
李金龙方面军在强渡阿姆河后,迅速西进合围了这个港口城市,龟缩在城镇里的苏军,拒绝了方面军提出的投降提议,杀死了从俘虏中挑选出的信使。无奈之下,李金龙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不过对于中[***]队的进攻,苏军早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苏军在这里有一个残缺不全的步兵师,接到兵团部下达的死守命令后,他们立即针对城市建筑进行了加固,力争把穆伊纳克这个港口城市变成埋葬中[***]队的坟墓。
战事进行得极不顺利,当官兵们刚刚冲进街道纵横的城镇,四面而来的交叉火力,让安家军的百战老兵也感到无所适从,从城镇南方突击进去的装甲集群,刚刚向前推进了六七十米,就有五辆狼式和豹式坦克被对方的反坦克炮击毁,如同黄蜂般的子弹,压得后面的突击部队抬不起头来。而从西面牵制的部队则更加倒霉,他们在苏军密集的机枪、迫击炮等火力压制下,甚至没有办法向前突进一步。
“立刻停止攻击!”
穆伊纳克南方三公里处一座一百余米高的山岗上,李金龙从望远镜里看到部队无法取得应有的突击效果,反而损失惨重后,当即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
来回踱了几步,李金龙来到副司令郭四正、参谋长巫宪伟身边,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然后向作战参谋口述命令:
“给我通知空军,要他们用炸弹给我压制住穆伊纳克守军的火力。不过记住,不要使用燃烧弹,更不要使用凝固汽油弹。在主席的计划中,这个城市将来有大用,必须得完整地保存下来。”
由于后世苏联于六十年代起修建水利工程在沙漠地带大搞棉花种植导致河流干涸断流咸海急剧缩小而产生的环境悲剧,安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在咸海两大支流上截流河水搞农业,而是打算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由渔业来补贴农业,到了和平时期咸海将会建设成旅游胜地,迎接四海嘉宾,通过其他产业来弥补咸海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先天不足。
当然,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适度种植粮食是可行的,但过犹不及,一旦超过一个度,那就会带来可怕的生态灾难,这是安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仅仅从发展渔业的角度看,保存拥有一定造船能力的穆伊纳克就很有必要了。
半小时后,黑压压一片b2俯冲轰炸机群飞临穆伊纳克上空,紧接着,在空军引导员的引导下,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战机,对这个拥有近一万人口的小城进行了猛烈轰炸,伴随着一朵朵蘑菇云的腾起,这个咸海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一栋栋建筑物,变成了一堆堆瓦砾。
虽然轰炸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是接到命令的安家军空军并没有使用燃烧弹,所以人员的损耗并不是无法接受,不过看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横七竖八的尸体,苏军指挥官马沃涅夫上校还是感到十分无奈。
中[***]队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马沃涅夫知道,自己带领的部队和对方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穆伊纳克城周围起码超过三个师(实际上是三个军),对于受命固守城池的他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行,再坚持下去,免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马沃涅夫和政委、内务委员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觉得坚守穆伊纳克毫无意义,目前中[***]队已经从南面逼向努库斯,北面斯蒂尔特军虽然名义上拥有三个师,但到现在为止,已经在阿姆河的卡拉萨尔丢掉了一个师,自己这个师也十不存八,剩下那个驻扎在昆格勒的师,也根部不是拥有优势兵力的中[***]队的对手,于是三人决定撤退,不过,命令还未下达,大炮的轰击声又再次响起
李金龙这边也在调兵遣将,根据协商的结果,参谋长巫宪伟对着作战参谋大声下达命令:“装甲部队暂不投入此次作战,让直属警卫军的高翔旅上去,告诉高翔,采用小规模的渗透战术,把咱们安家军的特长完全发挥出来!”
作战参谋记录完命令后敬礼转身离去,很快,伴随着重炮的轰鸣声,安家军最后的攻势终于开始,一发发炮弹带着死亡的召唤,从城镇的四面呼啸而至,很快穆伊纳克城上空便腾起无数个死亡的漩涡,爆炸产生的气浪恣意地激射,绞杀着受到波及的一切生命。
“一切顺利!弟兄们,曰常的城市和丛林作战咱们不知道训练了多少回,这一回咱们好好表现一下,让老毛子知道咱们安家军的厉害!”
在城镇西边的一道堑壕里,奉命出击的步兵旅的基层连排长们,正在给士兵们打气,不过还没有等他们跃出战壕,阵地前方突然出现苏军的踪迹。
大批的苏军士兵如同潮水一样,向穆伊纳克城西部防线涌去,数量之多一时间难以估计,打头的竟然是坦克。
“向司令部求援!敌人准备突围了!”
接到前线急报,方面军直属警卫军步兵旅旅长高翔少将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边向司令部汇报,一边指挥将士们反击。
很快,代表着步兵火力中枢的通用机枪开始疯狂扫射,冲在阵地前面的苏军士兵一个个倒下。
这时,一辆苏军的坦克炮口发出了一阵耀眼的火光,一挺机枪顿时哑了火,不过这辆坦克很快便爆破燃烧,原因是它被火箭筒直接命中炸毁。
由于急于突围,苏军的攻势若海浪拍岸,一波接着一波。
面对迅速冲进战壕的汹涌人潮攻势,安家军官兵迅速在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上架上了明晃晃的刺刀,而没有刺刀的持着自动步枪、冲锋枪的官兵,则从腰间抽出了工兵铲,他们以基层连排长为中心,向着冲入战壕里的苏军迎去,如同薄弱的提坝阻挡汹涌的洪水一样,迅速地撞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