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人,负重二十公斤,走到中间,被动了手脚的梯子绝对承受不住,若是把安全卡扣挂在绳索上,有惊无险,应该能捡回一条命,而这个自以为是的青年如此托大,真是找死。
兰德考利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原本打算先吓唬吓唬这小子,让这小子知难而退,现在想想,死了也好,一死百了。
“他不一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助手保罗还想劝考利特,要去害死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些胆怯、心虚。
“保罗,事情一般不会往你想的好的那面发展,再说了,他如果出事,也是自找的,与我们无关,多少年来,数以千计的登山者,都不会像他这样不挂保险绳就往过走。”兰德考利特笑意玩味,压根不觉得自己做错或做的过分。
接下来出现的情形,却令考利特的笑意僵在脸上,走上梯子的沈浩如履平地,手不抓绳索,身子也未左摇右摆,梯子也好似未曾受力,颤都不颤一下,轻松通过,等候的百余登山者不禁叫好。
在大多数登山者看来,这算不上什么惊人壮举,平衡性强,胆子大,都能做到,没太过吃惊。
迪哈斯不屑撇嘴,决定一会儿也不挂安全绳,并以比沈浩更快的速度通过,在方方面面力压对手。
兰德考利特难以置信凝视已经站在对面雪地中的沈浩。
沈浩的身形,看上去修长有型,可绝对不瘦,而且还替赵美美背了很多东西,负重三十公斤以上,竟然没压折梯子,这便是兰德考利特吃惊的缘由。
“不可能呀”助手保罗同样惊诧,梯子是他亲手动锯开的,能承受多大压力,他最清楚不过。
这时,赵美美将安全卡扣挂在绷直的绳索上,且抓着这两根与腰齐平的“护栏”,小心翼翼前行。
“用脚去感觉该踩在哪,眼睛尽量往前看。”沈浩提醒小妮子,过这道梯子,就如高空走钢丝,一个劲儿低头盯着脚下,就算是顶尖的走钢丝高手,也得晕。
赵美美按沈浩说的做,一步一步走到中间。
沈浩眯眼盯着小妮子脚下,踩住梯子那刻,他就感知出梯子能承受多大的力,便提气走过,别说是这道梯子,即使一层薄薄的冰,也不会被他踩裂。
不负重的赵美美,压不垮梯子,沈浩在心里进行过精确计算,但不敢掉以轻心,凝神提防意外的发生。
这道梯子,登山的必经之路,不可能只承受那么点重量,一定有人动过手脚,是谁,又针对谁?
等赵美美安全通过,沈浩拉住小妮子的手,瞧向迪哈斯,如果是这哥们儿捣鬼,一定不敢走上梯子。
迪哈斯这货不但敢走,还学沈浩,不顾舍瓦里劝说,不挂安全绳,骄傲的看着沈浩,大踏步前行,明显在叫板。
“不要往前走了。”沈浩好意示警。
“怕大家看到我比你强?”迪哈斯边说边迈步,洋洋得意,而兰德考利特、保罗,脸色已变得很难看。
迪哈斯,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的现役军人,特种部队少校,率领的珠峰科研考察团队,代表着国家,若是出事,影响到整个考察计划,那个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的国家很可能调查到底。
就在两人心乱如麻之际,横跨冰缝的铝合金梯子喀吧一声,从中断为两截,低温环境中,金属发脆,韧性不足,断裂不足为奇。
许多人惊叫。
迪哈斯骇然失色,多亏是特种部队里的高手,本能反应相当迅速,及时抓住了悬空的绳索。
“你,是你想害死我?”迪哈斯挂在绳索上冲着沈浩嘶吼,显然误解了沈浩之前那句善意提醒。
“如果我想害你,就让你走在前边了,哪用拿自己和心爱女人的命做诱饵。”沈浩冷漠反驳。
挂在绳索上的迪哈斯无言以对,命悬一线,顾不上胡思乱想,咬紧牙关,就凭两只手在一条绳索上倒腾,硬是跨过冰缝。
迪哈斯脚落实地,冲沈浩冷哼一声。
沈浩懒得解释,就算真要杀人,亦无需向任何人解释,他的目光扫过对面每一个人的脸,最终锁定兰德考利特和保罗。
虽然两人头脸裹的严严实实,还带着反光的雪镜,但他们眼中隐含的信息,仍逃不过沈浩的眼。
这两人有问题。
沈浩相信自己的直觉。
别人可没迪哈斯这么大胆子玩命,向大本营报告情况,三个小时后,十几个夏尔巴人带来新的梯子,重新架桥。
沈浩赵美美已先行到达一号营地,过了冰川那道大裂缝,还需攀爬几处垂直的冰壁,由于有梯子,小妮子勉强坚持到最后。
“老公,我成功了。”
赵美美在沈浩面前手舞足蹈,兴奋又雀跃,聚在一号营地的登山者没笑话这妮子,昆布冰川确实是珠峰南坡最险最难走的一段路,顺利穿过冰川,对每一位登山者而言,都是一次很有成就感的冒险体验。
在往上,路好走一些,但海拔越来越高,气流越来越强,伴随着酷寒,一般人的身体难以承受。
日落时,后面的人才陆续赶到一号营地。
接下来,赵美美和其他登山者一样,多次往返于大本营和一号营地之间,做适应性训练,增强自身耐力和体力。
沈浩陪着赵美美折腾,小妮子觉得身体状态调整的差不多,开始向二号营地进发,成功到达二号营地后,休息两天,冲刺海拔七千多米的三号营地,然后在大本营和三号营地之间进行拉练。
高强度拉练持续到九月初,沈浩赵美美返回与大本营毗邻的临时营地,开始准备从大本营冲顶。
这段时间,沈浩一直暗中留意提防兰德考利特等人,冰缝坠梯事件后,这伙人各忙各的,再没啥反常举动,倒是那位骄傲的迪哈斯少校仍时不时挑衅。
九月十号,沈浩赵美美正式冲顶,选择同一天冲顶的队伍有十几支,两百多人,迪哈斯也挑选十六人,成立登顶小组,随“大部队”出发。
副队长舍瓦里负责大本营到三号营地之间科研考察活动,放置能记录气象、地质、冰川各种数据变化的仪器。
两人分工明确。
迪哈斯全身心投入到与沈浩的最后比拼中。
三天时间,十几支冲顶队伍到达海拔八千四百米的四号营地,四号营地海拔太高,太冷,不能久呆。
傍晚抵达的登山者,休息到深夜十一点,月明星稀,风也停了,便开始分批冲刺,最后几小时的攀爬,主要考虑气象条件,导致晚上登顶的情况居多。
希拉里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