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1 / 2)

知道胤礽的身体确实不好, 最多也不过十年光景,康熙再一次来到毓庆宫,这一次他来的光明正大, 丝毫不怕别人看见。

“保成, 是阿玛对不住你。”他的眼眶发红, 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如今还不到四十岁,十年也不过五十而已。他自己如今马上六十了,虽然身体也不太好,可活上十年八年他自认为没问题。

胤礽……

如果舒舒觉罗氏还在, 他恨不得把这个女人剥皮抽筋,可惜她死了。康熙心中的愤怒无处发泄, 只能迁怒到舒舒觉罗氏一族和这个孩子身上。

胤礽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听到阿玛这句话, 他摇摇头, “阿玛, 说什么呢, 在我心里您永远都是我最尊敬的阿玛。”

康熙没敢说,昨日跟胤礽聊过之后, 他其实是动过复立太子念头的。在他看来如今的太子确实比之前看得透彻有担当了。

想着儿子可能走在自己前面,康熙是真的难过。

胤礽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应该是找院首问过情况, 他毫不在意的笑笑:“阿玛, 我这辈子享受过富贵,经历过挫折和悔悟,除了还没有随心所欲的到处走走看看,其他的并无遗憾。我觉得很满足。”

“还有阿玛昨晚说的那件事,我想了一晚上, 五弟妹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既然汗阿玛有心补偿她, 这个孩子也合适。只是, 汗阿玛有些事咱们也要跟五弟、五弟妹说明白。这个孩子并没有想要争夺五弟家产的意思。”

五弟府里的事儿他今早也问过弘皙,他觉得确实有够乱的。五弟的才能不用说,就是在感情上、后宅平衡做的不行,他思想也有些不成熟。

当然这件事他觉得汗阿玛也有错,当时他就应该跟五弟说清楚,告诉他选这样一个嫡福晋是为了保护他云云。

他心里恨舒舒觉罗氏不假,对俩人的孩子多少有些感情,并不希望他遭受无妄之灾。

康熙沉默,随后他叹息,如果这是胤礽希望的,那就这样吧。

两人聊了一会儿,康熙后知后觉:“怎么不见弘皙?”这孩子以前知道他过来都会前来请安的。

说起弘皙,胤礽笑了,发自内心的那种。“他啊,一大早就跟着十四弟回军营了。”

弘皙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他说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那群人相处的久了还挺可爱。

胤礽想想也是,那群人说是纨绔,实际上性格都是直率的,没太多心机,弘皙跟他们在一起不用端架子,交到的朋友都是凭借真心,兴趣爱好相同,而不是因为他的身份。

康熙笑笑,这一大早的总算有点好事发生。他感慨:“十四这两年确实长进不少。阿玛一直以为他还是个孩子呢,转眼间也长大了。还有十四家的弘暄,这孩子有灵性。”读书一点就透,骑射更不用说。上回骑射比赛他专门去看了,七八岁的孩子功夫比弘晊都好,就是比之弘升也不逞多让。

弘升、弘晊都是五阿哥的儿子,一个生于三十五年,一个三十九年,弘升这样的算是上书房年纪最大的,等明年大婚之后,就可以不用去上书房读书。而弘暄生于四十三年,两人相差将近十岁,他能比得过弘升是康熙没想到的。

“十四弟确实很有才华,汗阿玛忘了十四弟当初去上书房,他的骑射也很出色。我记得当初十四弟还把四弟给比下去了。”

十四弟跟四弟这对亲兄弟一直不太合,十四弟比较顽劣,四弟较真。他记得有一次四弟训斥十四,十四不服气,两人就比试射箭,最后是十四略胜了一筹,以一箭领先四弟。

周围的兄弟都在嚷嚷四弟放水,只有他看出来了,四弟就算没用出全力也用了九成。四弟毕竟年长十四十岁有余,九成力跟十四弟比输了确实不能算是放水。

他现在虽然是在毓庆宫,昨日也跟弘皙聊过,如今的十四弟上过战场,骑射肯定更比以往。

说到打仗他想起今早弘皙说的关于那个他塔喇副都统的事情,正好汗阿玛也在此,他索性问了出来:“阿玛既然不准备给五弟希望让他卷进夺嫡,为何又给了他塔喇副都统实权?”

说道夺嫡两个字他有些不自在,如今老八没了,自己也被圈禁,依旧蹦跶的是大哥这个蠢货。其他人?

其他人谁不是低调再低调,要说夺嫡还真没有前几年惨烈。如今大家相处的反而很平和。

若是以往听到胤礽这么问,康熙肯定会想胤礽打听这个是不是想要拉拢谁?如今他知道胤礽时日无多自然不会这么想,他甚至很好心的给胤礽解释。

“东南沿海那边的匪患一直很严重,他塔喇副都统管家不行,打仗到是一把好手,他手底下的兵更是身经百战。他手底下的兵跟随他多年,对他信服,倘若朕忽然收了他兵权,恐怕那些人多有不服。”

副都统手底下的兵将大部分都是他塔喇氏一族或者他们本旗的将士,这些人自然是支持副都统的。如今他把人派去沿海也有依靠匪患消磨他部队的意思。

更何况沿海匪患从未断绝过,一日不能清除匪患副都统都别想回来。

有兵权如何?不在京城根本起不到丝毫作用。

他塔喇氏一族除了这个副都统其他人都不足为据,京城里没有能撑腰的人,时间长了,小他塔喇氏也蹦跶不起来。

康熙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从胤礽这里出去就把老五叫了过来,或许是太子的事情让他难得良心发现,他居然跟老五聊起了家常。

“朕当初把你抱给太后抚养,一方面你额娘当时身份低不合适,另一个也是有安抚蒙古的意思。”

当时除了五阿哥还有六阿哥比较合适,只是六阿哥是德妃的儿子,他已经抱走了一个四阿哥给表姐,再抱走德妃另一个儿子说不过去,因此他心里更倾向于选择老五。

当时的太子还是令人优待的储君,那时候的康熙也没有忌惮太子,更不会产生废太子的想法。太子之位做的牢,其他儿子他都是往能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