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武夫当国 闽南愚客 4161 字 17天前

林伯深十分郑重的点了点头,语气笃定的说道:“是的。当时我们看完信函之后也都感到很奇怪,现在外界都认为是大总统不愿意接纳我们国民党的政治意见,更不希望宋先生出任国务总理组织内阁。可宋先生的这封信一下子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观念,实在是……实在是难以理解。”

袁肃暗暗寻思起来,他首先并不能确认这封信到底是否真的出自宋教仁之手,就算是真的,如果之前宋教仁早点发来这封信,消除南方国民党对北洋政府的误会,这次南北内战是很有可能是可以避免的。偏偏要在事后才发出这封信函,实在是有些马后炮的嫌疑。

当然,也许宋教仁之前被限制的太厉害,只是等到这场内战结束之后,才稍微放松了限制,这才有几会写这封信。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仁卿,你刚才说有些话不得不说,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将话题回转到之前的内容上面,自己现在弄不清楚北方和南方的真实情况,倒是要先弄清楚林伯深此番前来的目的。

“宋先生在信里面提到大总统袁世凯是有心与国民党合作,之所以发生变故,是另有其人从中破坏。不过宋先生还再三强调,不管这幕后始作俑者是谁,现在完全没必要去追究下去,因为既然此人能成功越过大总统策划出这一系列的事故,显而易见,这就意味着在北洋内部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反对南北言和的。”林伯深煞有其事的说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袁肃一时没听明白。

“你想想,连大总统都无能为力去阻止,这幕后的势力该有多么庞大?简单的来说,宋先生是领悟了一些道理,或许从哲学层次上来解释,那就是宋教仁所主张的政治方针违反了很多掌权者的利益。他此次北上原本就是抱着找到一个折衷的办法,来化解南北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他之前的做法依然是不成功的。”林伯深叹了一口气,一边摇着头一边说道。

听完林伯深的话,袁肃这才渐渐明白过来。

他在心中暗暗感叹,宋教仁还真是一个务实主义的政治家,完全不像历史评价的那样是一个只有一腔热血并且固执的理想主义者。很显然,宋教仁是意识到南北之间矛盾的根本所在,北洋掌握着军权和外交,这些武夫无时无刻不想捍卫着个人利益,一旦南方太过着急去推行民主政治、共和理念,最终会引发南北双方的大反目。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话者,然后双方详细讨论互退一步,找到一个彼此双方都能接受的起点,然后再慢慢的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想必宋教仁是接触过许多西方国家的发展史,意识到每个先进的政治体制都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屹立下来。中国才刚刚结束封建制度,“共和民主”仅仅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这样的意识,更多的老百姓还只是浑浑噩噩。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根本没办法一蹴而成的推行政治改革。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事情未必是你想的那样,此次事变并非是宋先生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或许反而是北洋内部没能完全理解宋先生的意思。关键还是在于南方舆论太过尖锐,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罢。”袁肃叹息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宋先生的这封信让我意识到制造矛盾的并不只是北方,有矛才有盾,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要说错,我们同样有错。唉,现如今我只想找到一个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可以化解南北的矛盾,也能更快的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林伯深深沉的说道。

“仁卿,当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之前我一直还在担心,若你没有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革命,只是一味的咬定一个死道理,只怕会越走越极端。如今听到你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你是真正明白了宋先生的政治意义。”袁肃感叹的说道。

“梓镜,你说笑了。其实回想之前在滦州的时候,唉,我确实不够成熟。即便是回到上海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很多时候也没有把问题考虑的透彻。直到这次读过宋先生的信,这才参悟到宋先生居然能在身处逆境之际,依然能深入其中的考虑大局,实在是让人佩服。”林伯深言辞十分恳切的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事到如今,南北矛盾已然加剧,此次大战过后,只怕北洋政府与你们国民党积怨至深。我这几日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日后如何与仁卿你来面对面。”袁肃多愁善感的说道。

“呵呵,还是你够朋友。好在如今都无妨了,我已然看穿许多事情。只是即便看穿了,心中依然有所困惑。”林伯深叹息的说道。

“仁卿,那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国府已经下令取消国民党x国会议政资格,虽然没有强令解散国民党,可俨然是再无前途可言。”袁肃询问道。

“我也不知道,这同样是我现在感到疑惑的一部分。最近想来,或许是随我父亲一同经商。我这些年一直以为自己能干一番大事,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若是能经商的话,多少可以在实业方面有所振兴,于国于家都是有利无害。想想以前四先生他们推崇的实业救国,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林伯深意味深远的说道。

“也好。这样,若是经商的话,这方面我同样很感兴趣,若不然你我合股,我在北、你在南,兄弟二人好好建立一番大事业。如今我在滦州已经成立了一家肃业公司,这是我个人的产业,公司盈利的部分多少能补贴行政上的开支,也算是一件好事。”袁肃笑着说道。

“哦,那这肃业公司算得上是官办企业了?”林伯深问道。

“严格的来说也不完全算吧,我只是利用个人职权便利,给予公司一些政策上的优待。至于以公司的盈利来补贴行政开支,也纯属是我个人所为。毕竟考虑到以往的官办企业实在太腐败、太没有效率,索性没有沾这个名号。”袁肃解释的说道。

“你还真是有见解,这样的做法虽然不合法,但若有像你这样真心实意为地区谋发展,也的的确确要超过那些所谓的官办企业。没想到梓镜你竟然有以商辅政的想法,我很是赞佩也很是支持。正如你所说,你我二人当真可以好好合作一番。”林伯深充满信心的说道。

“太好不过了。这几日你索性就留在淮安,我与你好好谈一谈合作的事。过几日我便要启程返回滦州,只要你我谈定合作,我立刻就能投资下来。”袁肃说道。

在他看来,与林伯深合作自然是不会亏钱的,赚钱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能借林伯深这层关系,拉拢江浙一带的资产阶级势力。相信以林伯深的家世,再配合自己的权势,建立一片南北贯通的商业根基绝不是难事。

第88章,军政发展

林伯深留在淮安的这几天,袁肃几乎每天都会与其谈论几个钟头。

眼见距离启程返回滦州的时间越来越近,然而袁肃与林伯深交谈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合作计划从轮廓到计划,从计划到细节,又从细节到各种经营的方案,可以说是已经突破了口头空谈的局限,很快就能着手落实下来了。

到了七月底,恰好是袁肃和林伯深商谈合作的最后一步。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不仅全力以赴的谋划筹备,也不断的联络滦州和上海一带的人脉关系,切实为达成合作而努力。很多方面的筹划基本上都到位,就剩下最后的决断。

在袁肃预计与林伯深的合作框架当中,他想利用林伯深在江浙一带建立自己的分销点,拓展滦州各种商品的销售渠道。而林伯深同样也希望借助袁肃的关系,将南方的商品导入北方市场。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合作项目。

经过之前一阵子的商议,二人决定先在上海成立一家综合贸易公司,以这家综合贸易公司为基础,来达成最继承的合作项目,使得南北互通有无。综合贸易公司暂定名为“肃仁伟业贸易公司”,经营的项目是物流运输、货物仓储两大类。

袁肃以肃业公司的名义投资五万元,林伯深则以个人名义投资八万元。

这笔钱就在七月三十日这天汇款到账,至于在上海着手安排公司成立和经营的工作,则全部交给林伯深来负责。林伯深预计在七月五日这天返回上海,然后与父亲以及其他熟络的商人做最后的确认安排,最快能在八月中旬就能张罗公司开业。

除了建立南北互通的贸易连接,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渠道之外,袁肃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在南北贸易连接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金融业的地域性合作。

他同样与林伯深讨论过,关于将“北方银行”引入南方金融市场的想法,银行业吸纳的是老百姓的钱,所赚的利润大部分则揽入自己囊中,在如此不太平的乱世之中绝的算得上稳妥之策。尽管“北方银行”是官办银行,但打入南方金融市场时,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改变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正好林伯深的叔叔是“黄河钱庄”的老板,如今上海的地方性钱庄受到国内国外大型银行的挤兑,境况一天不如一天。“黄河钱庄”算得上是老字号,因此勉勉强强能够支撑到今天,至于其他数不清的小钱庄,绝大多数早就关门大吉了。

此次“北方银行”借助“黄河钱庄”的底子进入上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前期的铺垫,同时还能帮助“黄河钱庄”改头换面、扭转目前的困境,当真是双赢的合作。

不过,这件事终归是要从长计议,一方面是北方银行也才刚刚成立不久,实力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面上海做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势力错综复杂,还得花一点时间仔仔细细的去摸清楚门道。因此,这个计划暂时先放在讨论阶段,等过一阵子林伯深会让其叔叔派专员赴滦州与袁肃详细磋商。

除此之外,袁肃还向林伯深提出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理念。西方国家之所以船坚炮利,便是仰赖于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想要富国强兵,工业必然是不可或缺。

只可惜中国几千年来的都是农业国家,虽然经过近代洋务运动的部分发展,但毕竟是杯水车薪,而且洋务运动始终是在制约之中进行着。

不过发展工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原材料、技术、设备、操作经验等等,一方面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另外一方面也是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消耗。简单一句话,只有强大的经济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工业。

哪怕现在袁肃略有一定的成就和产业,林伯深同样也是世代经商,但单凭二人之力还是远远不足于推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

在这一点上,袁肃和林伯深都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过分的纸上谈兵和好高骛远,而是更切合实际的讨论如何从地域性工业来一步一步发展。二人经过一番讨论,倒是制订了一套像模像样的工业发展规划。

以目前自身的经济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与官办的工业公司合作。利用“肃仁伟业公司”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再把这些设备卖给有能力的大型公司,比如汉阳钢铁厂、天津船政厂,从中获取一些最基本的盈利。

等到自身实力有所积累之后,第二步便是开办一些轻工业的公司。比如在淮安建立现代化的采矿场、内河轮渡制造厂、船舶维修检测厂等等。然后再在这些轻工业的基层上,或融资、或合资,转而开办一些铁路周边的经营公司,负责给铁轨维护和制造车皮。等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就是在慢慢步入近代制造工业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