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节(1 / 2)

“第一个法子,本官每人发给你们二十斤粮食,你们领了粮食就离开虹县,到别处讨去,本官已尽职将赈灾粮发到你们手上,今后不用管你们生死,你们是死是活就全看各自的运气!”

第476章 :收放自如的程大青天(2更)

程卿有两万石粮食在手,一石是150市斤,两万石就是300万斤粮食,就算这些流民有两千人,一个人发粮20斤,对程卿来说不过才消耗4万斤粮。

二十斤粮食去了壳只剩下十多斤,但流民们连草根树皮都吃过,又岂会浪费糠皮。

米粒和糠皮一起煮粥,更扛饿。

二十斤粮可以让一个流民撑一个月。

如果运气再好些,寻到些别的东西掺在一起煮,撑两个月也有可能。

这时候,流民们求得也不是吃饱吃好,仅仅是不饿死。

程卿一说发二十斤粮食,当下就有许多流民心动,根本不想听程卿的第二个法子,只想着先把二十斤粮食拿到手。

特别是一些拖家带口的流民,一家几口人加起来能领上百斤粮食,对逃荒的流民来说,这是一笔多么诱人的‘财富’啊!

至于程卿说领了粮食就离开虹县,以后是生是死全看个人运气,程卿再不会管他们,流民们倒不在意。

他们谁也没想过要靠程卿管一辈子。

就算程卿是话本里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也没有照管他们一辈子的道理。

这些流民从淮南逃出来是为了活命,若是淮南的旱情缓解了,长巾贼也被朝廷剿灭,大多数人还是想回淮南去。

人离乡贱,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都不愿意离开故土。

程卿一看流民们的表情就知道,大多数人一听到二十斤粮食就昏了头,没耐心听第二个选择——二十斤粮食是不可能发的,谁有粮谁就是老大,她手里要是无粮无兵,别说指挥虹县的冯典史办事,就是逃荒的流民也不会如此乖顺!

这第一个法子,本就是程卿为了让流民们信任她使的手段。

不等流民们发表意见,程卿已沉了脸:

“不过本官丑话说到前头,若领了二十斤粮食还不愿离开虹县的,本官就要把他当成是居心不良的贼匪,不仅要收回发给他的粮食,还要把他关到县衙大牢里,等长巾贼的匪祸平息了才能放出来。你们领了粮食的就赶紧走吧,都警醒些,别在半道上碰见长巾贼……”

流民们嗡嗡闹成一团。

长巾贼不是已经被杀退了吗?

程大人的意思,好似长巾贼就在虹县之外等着劫杀大伙儿。

流民推选出一个老者上前相询,程卿语气焦急:

“本官的确杀了不少长巾贼,但那只是长巾贼的先头部队,还有更多的长巾贼已在半路,你们赶紧领了粮离开吧,不要耽误本官组织人手守城御敌!”

流民们都被吓着了。

领二十斤粮食离开,半道再被长巾贼杀人抢粮?

这样的结局,他们都没法接受啊!

这下终于有流民愿意听程卿的第二个法子了。

流民推选出的老者说了不少好话,程卿越是劝大家领粮离开,流民们越是心慌意乱,不等程卿开口,就主动要放何婉。

何婉被何家的家丁们护着,在流民堆里其实也没受什么委屈。

此时被流民们主动“释放”,何婉也不扭捏。

带着家丁们走到程卿身边,让何老员外回城歇一歇,施粥的准备工作交给她来做。

“你别逞强。”

“爷爷,有程大人在,您有什么不放心的,您就听我的,先回县里歇歇。”

何婉一点都不慌。

她已经看出来了,程卿施粥是真心的,但说发粮给流民们肯定是假意——程卿不是那等抠搜的性格,不愿发粮自有原因,何婉日常做生意同人打交道多了,隐隐约约猜到了程卿要做的事。

谈生意都是这样,先抛出一个对方不好接受的条件,打溃了对方的心理预期。

一开始就把底牌亮出来,多半要被人压价,人心不易知足!

程卿把这样的手段用在了城外流民身上,何婉猜测程卿是要彻底收服这群流民。

何老员外的确精力不济,想到长巾贼指不定这两日就要到了,怕自己累病了反倒成了程卿的拖累,见何婉做事有章法,也不再坚持留在城门处。

虹县的知县被捆了,如今虹县县衙就成了程卿的临时据点,民夫们正把粮食往县衙里搬,何老员外要回也是回县衙。

待休息好了,才能帮程卿做更多事,何老员外真的走了,留下何婉在城门口调派人手煮粥。

程卿见火候拿捏的差不多了,才说出了第二个法子,那就是允流民进城,程卿管饭管药,但流民必须听从她调配,大家齐心协力,或能抵御长巾贼之祸。

第二个法子出乎所有流民的意料。

程大人竟许他们进城?

流民再三相询确认,程卿佯装不耐:

“你们领了粮自行离去,本官最是轻松,若要放你们进城,本官还要与虹县知县协调,你们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麻烦,若淮南的旱情不缓,本官还要替你们谋后路,更别说长巾贼杀到,本官还要想办法守城,护你们安好——”

若程卿一开始就把放流民进城的话抛出来,流民指不定要挑三挑四,认为是程卿求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