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1 / 2)

想到前几天阿爹的话,颇有些紧张:“看来此次水患颇为严重,不会要出事罢?”

前头车夫听见了,便笑道:“哪有那么严重?真有流寇,官府会管的。”

他们都是一个村子的,花江村今年并未遭水患,因而不太清楚外面的情况,只觉眼下无事发生,便不以为然。

但夫子既然特意交代了他们,就说明有一定的可信度。

“还是小心为妙。”阿木也同车夫搭话,“栓子哥,你近日还是早些回家,走大路为好。”

“好好好,”车夫一扬鞭子,随意道,“小心驶得万年船。”

-

驴车来到门口,将孩子们放下,门前小小的山神庙屹立不倒。

斑驳的山神像在里面慈眉善目地望着他们。

几日前听了关于山神庙的传说,孩子们都有些感触,头一遭的,对着山神庙双手合十,鞠了几躬。

做完这些,进门去的时候,却觉得家中有些不太对劲。

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还是阿林想起来,一拍脑门儿:“咱家门口的石狮子呢?”

孩子们定睛一看,果然没了。只在门口留下两个方形的痕迹。

问柏秋,才知道:“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栽种茶树,为了方便浇灌,正四处打井呢。刚打好的井要先沉半个月,这期间,井盖不能打开,否则不吉利,便将咱们家的石狮子,拿去镇井了。”

“井还没打好,估计得过段时间才还回来。”柏秋说道。

蜚蜚一听家家户户都要种茶,连连摆手:“种茶?不行呀,他们不能种……”

“你这丫头,怎么如此小气?”柏秋捏捏她的小鼻子,“你家种了,就不许别人也种,这是什么道理?”

“我不是。”蜚蜚连忙解释,“水患严重,只咱们村地势好,才幸免于难。该多种些粮食才对,种什么茶?”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即使朝廷出钱赈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种粮食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保命!

“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柏秋帮他们把东西拿下来,让他们吃软软糯糯的红薯丸子,“一两茶叶一两金,简直跟送钱的一样,哪个不趋之若鹜?”

一两茶叶一两金?!

乖乖。蜚蜚咬一口红薯丸子,眼睛都直了,只知道赚了钱,却不知这么赚。

“但茶至少要两年才能收。”阿柔也说道,“先前茶也不值钱的啊,两年以后,谁说的准呢?”

柏秋叹息一声:“说的就是啊,可不能由咱们去说,否则,任谁都要以为咱们是看不得他们跟着赚钱,想要一家独大。”

“咱们就一亩地,能大到哪儿?”阿林边吃边笑,“等他们的茶能采了,咱们怕是也赚够了钱。”

柏秋忙去捂他的嘴:“这话可不能说,太得罪人了。”

确实如此,当初种茶的时候完全不被他们看好,说什么的都有,这才两年,完全颠倒过来了。

“总之咱们也没地,就不要考虑种什么的事儿了。”柏秋又到厨房去忙活,“你们少吃点儿,留着肚子吃肉。”

几日后便要出远门,东西放不了那么久,便都想办法做了,倒是院子里养了许多鸡鸭,只能让大伯母过来帮忙喂一下。

银钱和贵重东西都没放在家里,全被江敬武存进了钱庄。

哪怕没人在家,也必不担心丢东西。

-

知道孩子们馋,江敬武特意宰了只鸡,又打了肉和排骨回来。

排骨用来煲汤,加入玉米放在炉火上,慢火煨了三个时辰,老远便能闻到浓厚的骨头香和玉米清新的甜味儿。

鸡剁成大块儿,用来红烧。自家养的走地鸡,肉质鲜美紧实有嚼劲,丝毫不柴,配着汤都能吃三碗饭。

本还想做红烧肉,看时间来不及了,便留着下顿做,只切了些瘦肉,配着时蔬另炒了几盘。

等江敬武一回来,便开饭。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馋的就是这一口,排骨汤清甜香浓,鸡块儿唇齿留香,小炒色味俱佳……

再配上芳香的大米饭,一个个吃的肚子圆滚滚的,都不愿意下桌。

让江敬武和柏秋好一顿笑话,玩笑之余又有些心疼,知道崽子们在书院真是受苦了。

“回去之后,便在书院,莫要乱跑。”江敬武说道,“近日听说有流寇作乱,我与你阿娘须尽快赶路,争取早日早回,不然,留你们在家也不放心。”

“今日夫子也说了。”阿木吃的肚子圆鼓鼓的,一边抚着一边说,“那爹娘须万事小心才是。”

“放心。”江敬武故意拍拍他的肚子,“照顾好弟弟妹妹。休日便去你们大姐那儿,也能相互照应。过去后莫要捣蛋,乖乖听她话。”

几个孩子自然答应。

想到流寇,阿木又有些紧张,不由问江敬武:“流寇是什么规模啊?若真来洗劫,如何自保?”

“还不至于如此下作,去袭击书院。”江敬武说道,“先前还同里正、七叔等人商议此事,他们也正在想办法——官府不会不管的,莫要太过忧心。”

也是,书院离官衙不远,他们不会不管的。

况且书院里面都是孩子,流寇作乱通常都是洗劫一笔便逃逸,应当不会脑子抽抽,去挟持孩童。

因着急外出,柏秋须连夜做了许多容易保存的吃食让他们带着,另外又多给了许多零花钱,生怕他们会饿着。

知道男孩子大手大脚的没个数儿,便将钱给了阿柔。

她铁公鸡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先前在县里买的那个存钱罐儿,到现在都没砸,已经重得需要两只手才能拿动,该是不少于两贯钱。